7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1%。1-6月份,CPI同比平均上涨1.7%,PPI同比上涨7.7%。“上半年,在国际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我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成绩来之不易。”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立言说。
展望下半年,专家表示,预计CPI同比将温和上涨,PPI同比将继续回落,全年物价有望保持稳定。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继续确保供应和价格稳定,并警惕输入性通胀的影响。
需求端已经复苏。
“6月份,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企稳向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说。
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5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01个百分点。
据测算,2.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约为1.3个百分点。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
“扣除能源和食品的影响,核心通胀同比有所改善,反映需求端有所复苏。”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文彬说。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厚成认为,三大因素推高了6月份的CPI:一是能繁母猪存栏量自去年6月见顶后持续下降,市场对猪价进入上涨周期的预期强烈。企业惜售和二次育肥延迟,推高猪肉批发均价;二是受俄乌冲突持续影响,国际油价高位运行,车辆CPI受燃油推高,较前值上涨5.7个百分点;三是居民生产生活恢复正常,核心CPI较前值上涨0.1个百分点。
郭立言表示,6月份,猪肉价格继续上涨,涨幅为2.9%;鲜菜、水果大量上市,价格分别下降9.2%和4.5%,鸡蛋、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5%和1.6%,食品价格总体下降1.6%。在非食品产品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6.7%和7.2%。随着疫情好转,叠加暑期旅游旺季,机票价格上涨19.2%。
平抑物价的效果显现。
6月复工复产继续推进,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逐步顺畅稳定,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PPI逐月上涨,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从同比看,6月份PPI上涨6.1%,涨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今年已经连续6个月下降。董表示,PPI涨幅回落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较高。据测算,在6.1%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3.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5%,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7%,涨幅扩大0.5个百分点。在调查的40个工业类别中,37个价格上涨,与上月相同。郭立言表示,在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和煤炭加工、化学原料制造业等行业价格涨幅较大,合计影响PPI上涨4个百分点。
从环比来看,PPI从上月的0.1%涨幅转为持平,主要是因为金属和非金属相关行业的价格下降抵消了能源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涨。郭立言说,钢铁、铜、铝、水泥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和国内供求关系宽松的推动下,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价格下跌。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表示,PPI同比继续放缓,反映出部分中下游工业制造业生产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但能源、工业原材料价格整体保持高位,部分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仍需警惕输入性通胀压力。
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面临结构性通胀压力和外部输入性压力并存的局面,而社会总需求的缓慢复苏将抬高核心通胀中枢。”文彬认为。
文彬表示,结构性通胀压力主要体现在食品方面。随着猪肉价格进入复苏周期,其对CPI的抑制作用变成了抬升作用。然而,随着淡季的临近,猪肉价格短期内表现疲软。从外部输入压力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食危机,也会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一定威胁。作为通货膨胀的上游,能源和食品在传导整体通货膨胀中不可忽视。
“预计下半年CPI将温和上涨,个别月份大概率超过3%,但全年平均水平仍控制在政策目标之内。同时,PPI受去年基数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势头减弱,将继续持续下降。预计通胀不会对货币政策造成很大压力。”文彬说。
郭立言表示,我国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足,特别是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CPI有望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PPI方面,随着全球流动性收紧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中国进口的影响有所减弱。与此同时,国内保供应、稳物价政策继续显现,翘尾因素逐渐缩小。预计PPI将继续下降。
周认为,预计CPI同比将延续温和上涨趋势,而PPI同比将延续下跌趋势。下半年要继续落实保障生猪产能稳定的政策措施,警惕原油价格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短期极端天气对市场供求的干扰。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相配合,供需双方都要发力,促进生产恢复正常,需求稳步回升。有效应对短期干扰因素,保障能源和初级工业原材料供应,确保居民日常生活必需消费品的充足供应。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